糖水味道的德國雷司令
1985年王新杰赴德國學習,那時德國的雷司令葡萄酒正處于復興時期。之所以稱為是“復興”,那是因為在之前的十幾年間,德國葡萄酒走過一段自砸牌子的彎路。
“二十世紀80年代時我喝的雷司令可與60、70年代的酒味道大不相同,你肯定想不到,以辦事嚴謹而著稱的德國人在釀造葡萄酒這件事上卻犯了迷糊,很多酒商在金錢和名譽面前選擇了前者!蓖跣陆苁挚上У卣f著。
“很多酒商毫無顧忌地大量生產添加糖分的勾兌葡萄酒,如此一來,甜美的主旋律讓很多飲者改變了對葡萄酒的印象,酸澀之感不見了,取代的是極致的美感,一時間像Blue Nun和Liebfraumilch這樣的品牌也占據了很大的出口份額。而消費者還懵懵懂懂,誤以為只要有糖水味道的東西就是好雷司令,乖乖地掏錢購買這些甜滋滋的玩意,這又更激發了無良酒商大量制造的欲望。直到世界輿論開始抨擊德國雷司令的時候,消費者才回過勁來,而此時德國葡萄酒在海外的形象遭到了嚴重破壞。俗話說,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可悲的是這種糖水味的、平庸廉價的葡萄酒在國際間成為了德國葡萄酒的代名詞。倒是阿爾薩斯的雷司令則頭頂著‘法國酒’的光環,憑借著協調的酸度與甜度一躍成為雷司令的形象代言人。曾經被德國占領的阿爾薩斯,這次卻成為雷司令的占有者!蓖跣陆苡挠牡鼗仡欀姿玖畹摹艾F代史”。
仔細分析他說的話的確不無道理:很多剛開始喝葡萄酒的人都會抵觸過重的酸度與單寧感,而略帶甜味的雷司令又會徹底改變他們對葡萄酒的看法,但“好喝的酒與好酒是兩個概念”,如果你追求好喝,完全可以在任何一瓶酒中添加蜂蜜來調味,但這更像是雞尾酒而不是葡萄酒。

痛定思痛,洗心革面
因此在經歷了長達十余年的“雷司令”革新后,葡萄酒在德國酒農的文章來源于中國紅酒網眼中就如同是自己的面子一樣重要。讓王新杰感到欣慰的是,在上世紀末的十多年間,一些有勇氣、有遠見的酒農,看到了這場雷司令形象災難的關鍵,他們意識到應該堅持遵循低產高質的原則、精工細作、強調特色、堅持葡萄采摘的晚收和精選。如今在國際葡萄酒界已享有“雷司令傳奇”稱號的Donnhoff酒莊的莊主同王新杰是好朋友,他就曾說過,勃艮第產區的葡萄酒之所以能經久不衰,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們始終堅持自己的釀酒哲學,因此品質才會有保證,他們為葡萄酒付出的代價其實也是名流千古的偉業,F在的勃艮第人十足躺在祖宗的名聲和產業上睡覺,因為他們堅持住了,而德國人缺的也正是這一點。
閑暇的時候,王新杰會開著車在Mosel、Nahe和Rheinhessen這幾個地區的酒園中嘗酒、買酒。他發現在德國酒園里買酒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要是誰家的酒爛,別的酒園就不愿跟你往來。因此你只需要搞定一家當地不錯的酒莊,那么由他推薦的其他酒莊水平都會保持一定的水準,其實酒園之間也都怕毀了彼此的名聲。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全球性餐飲口味的變化又給雷司令帶來了天賜良機。由于人們的口味和生活方式的悄悄變化,全球各菜系都推崇清淡、健康的烹飪方法,這就對與這些清淡菜肴搭配的葡萄酒提出了新的需求和要求。王新杰相信,這些流行趨勢都為爽凈的德國雷司令打開了更大的一扇窗戶,特別是年輕的消費者對優雅、芬芳的白葡萄酒更感興趣,甚至把雷司令看作是現代菜肴的理想佐餐伴侶。而這場國際性的雷司令復興正在進行中,不少世界級葡萄酒行家對于雷司令倍加追捧,他們稱之為“德國葡萄酒奇跡”。國際權威的酒評人士,像Hugh Johnson、 Jancis Robinson還有Stuart Pigott都一直在提醒世界,德國最美妙的雷司令葡萄酒是這個世界能夠釀造的最美輪美奐的葡萄酒之一。
對古老的德國名種雷司令而言,今天的再度輝煌并非偶然,也不是市場的變化無常,這是酒農重新回到以質為本的老路上,也是對所有酒農辛勞的回報。
|